首页 > 新闻 > 网评 > 正文     濮阳网-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


濮阳,您渐渐成为我的家
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  字体:大  字体:   发布时间:2013-04-15 10:20:15   

    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九个年头,父亲才到我所在的城市过了一次春节。父亲一生没出过远门,他到过最远的地方,就是鄂西北大山深处家乡所在的那个叫南化的小镇。到濮阳下车后,初来平原的父亲一直感叹:“好平啊,路真宽啊!”

    其实,我当年来濮阳工作,父亲是极力反对的。在他看来,濮阳离家太远,他好不容易供我读完大学,还指望我给他养老呢。我当时之所以要来濮阳,在河南工作,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报恩心理。当年,如果不是河南大学收留了我,我断然不会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。

    1999年高中毕业后,我顺利被河南大学录取,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。不过,小山村并没有因此而沸腾。这一切可能缘于我家在村里的地位,我家在村里是最穷的,没有人看得起我们。就是这样的家庭,却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,村干部们很不服气,还想方设法刁难我。此前一直待我不错的舅舅和一位初中同学的父亲,也数次劝我放弃上大学。“你要想想后路,就你家这个情况,你感觉能读完大学吗?将来找不到工作,欠那么多账怎么还?”

    但我那时只想上学。在做了所有努力都没有筹到钱后,我决定先去河南大学,如果河大要我,我就留在那里,如果河大不要我,我就在开封打工。我怀揣着800多元钱,第一次坐上火车,前往河南。车过南阳,天色已晚,车窗外的夜空繁星点点。但面对异域的山川、河流,心里忐忑不安的我根本无心欣赏风景,我不知道第二天等待我的,将会是什么结果。没想到的是,河大不仅收留了我,还给了我各种各样的帮助,四年中我的学费一直没交。我是河南省优秀毕业生、国家一等奖学金获得者,剪贴本上是上百篇在各类报纸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。凭借这些成绩,毕业后我一个城市都没跑,就在学校和总部设在濮阳的中原油田签了约,成为中原石油报社的记者。

    大学毕业前,河大经济学院一位院领导在我的毕业留言册上留言:长江腾飞远,黄河万里长。他说,你从长江流域起步,在黄河流域,还要走更长的路。他的留言让我感到肩上责任的沉重。参加工作一个月后,我就向单位借款,将四年欠的学费一笔还清。我时刻牢记一个记者的使命,连续几年春节都在生产一线度过,写出了大量鲜活的稿子。

    五年后,我从中原油田报社转到了濮阳日报社,开始更大范围地为这个城市奉献自己的力量。我将视角锁定在这个城市的发展上,锁定在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身上,锁定在事关每一位市民吃喝拉撒的民生实事上,为这个城市写新闻,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写新闻。《濮阳早报》创刊后,作为这个报社的其中一位“元老”,我更是倾尽了所有的精力,当然也收到了应有的回报。我的十多篇报道,受到了濮阳市市委书记的批示,而在新闻业务方面,我也获得了三个河南新闻奖一等奖,其他省部级新闻奖几十个。

    经常会有不知名的读者给我打电话,对我的某篇稿子或夸奖,或提建议,每当这时,我都由衷地感到欣慰。更多的人,则是出于信任的考虑,有困难的时候给我打电话,从他们的求助中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。我知道,这些人和我一样,生活在濮阳这片热土上,渴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,渴望濮阳越来越进步。

    很多人得知我是湖北人后都问我:“你一个湖北人,在濮阳混有什么前途?这个小城市可是讲人脉的啊!”我往往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,也不愿给别人讲我和河南的故事。是的,工作十年来,我一直都只能是一个小小的记者,但我无怨无悔,这片土地给我的一切,就像是母亲给我的一切,我愿意为她回报我的一切。

    (本文作者为濮阳日报社记者)



责任编辑:李俊